近日,《科技金融时报》“百年奋斗自立自强——追寻党领导科技事业发展印记” 系列报道专栏,以浙江引进大院名校为选题,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为典型,报道了一所研究院引来滚滚创新“源头活水”,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新体系建设的相关实践和做法。全文报道如下:
东风凭借扬征帆,百舸争流逐浪高。浙江以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的成立为发端,拉开了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的序幕,以超常规举措补齐创新资源短板,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的浙江之径。
近年来,浙江省积极推进三大科创高地和碳达峰碳中和技术制高点建设,先后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津大学等大院名校签订省校合作协议,省市县三级累计建设创新载体近1000家。还是以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为例。
时光荏苒十八载,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顶层谋篇布局下,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落地生根,从芽苞初放到枝繁叶茂,探索出了“政、产、学、研、金、介、用”七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区域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成绩斐然,成为省校合作的“浙江样本”。
助力打造招才引智“强磁场”,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累计为浙江引育超过1000位海外高层次人才,投资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500余家,规模超百亿近20家,上市或被并购50余家。承担纵横向科技项目总计1200余项,获得国家、省、市各类科技奖励100余项,科技服务网络覆盖长三角区域的50多个县市区,年服务企业过万家。
国内首批酶学标准物质、打破国际垄断的卤化丁基橡胶项目、国际领先柔性电子技术产业化项目、填补国内压电领域材料及器件无铅化空白材料……多年来,研究院潜心耕耘,推动一批重大创新成果落地,参与管理基金总规模超过75亿元,投资的子基金总规模超过100亿元。2019年,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作为唯一的创新平台被写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战略。2020年,研究院作为浙江省唯一新型研发机构获评国家“十大产学研融通组织”。
“习近平同志对研究院的发展极其关心,亲自过问,多次听取研究院的发展情况汇报,还多次来实地调研。”王涛说,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研究院要继续努力做好省校合作科技创新,为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创新体系作出自己的贡献。
据不完全统计,各级政府在创新载体投入力度近三年增长近五倍,其中科研项目经费增长幅度达64%。一大批创新载体发展相继按下“快进键”。充分依托浙江省体制机制和特色经济优势,打通创新链和产业链,不断提升自身“造血功能”。2020年认定的首批36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中超过1/3为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共建载体创新服务能力逐渐增强,近三年对外签订技术合同数增幅86.5%,服务企业数增幅52%。
作为高层次人才的“蓄水池”,共建创新载体大力引进优质科研人员,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从业人员2019年数超过2.8万人,其中科技活动人员总数超1.2万人,相比三年前增长27.4%,国内外高级职称人数占22.8%,相比三年前增长58.3%。
“省校合作是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与经济融合的有效模式。”王涛表示。
正是借力大院名校合作,2020年全省创新载体研发投入超过45亿元,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75项,引进孵化企业900余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小型科技型企业150余家,科技成果转化1200余项,实现利税超过30亿元,服务企业1.8万家次。浙江省以国际化视野、超常规力度,全面整合资源,加快集聚各类资源人才、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浙江产业升级,打造全球领先、全国一流的全域创新体系,让更多科研成果在这片创新沃土上破土而出,迸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秉持‘初心’和‘创新’,勇闯科研‘无人区’。作为习近平同志亲自推动设立的省校共建创新载体,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从零开始发展成为省校合作的样本,将进一步涵养高端学术生态,推动科研体制机制创新,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为探索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国家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多的‘浙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