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浙江省中学生英才计划(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师生见面会在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总部院区举行。“英才计划”导师,以及本年度入选计划的学生和家长参加活动。
在本次省级“英才计划”招生选拔过程中,学生历经省级审核、学科潜质测试与导师面试等多轮严格筛选,最终被录取者在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均展现出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的学习能力及创新潜力。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英才计划负责人、人才培训部部长陈旭光在致辞中向录取学生表示祝贺。他表示,入选的学生在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中展现出突出潜质与浓厚兴趣,“英才计划”不仅为学员提供宝贵的学习机会,更是激发潜能、挑战自我的成长平台。他鼓励学生主动与导师交流,积极参与科研实践,为未来学术与人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欧洲科学院院士、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海纳—动力系统研究中心主任姜开春作为导师代表,结合个人科研经历,向学生们讲述了科学探索的魅力和挑战。他强调,科学研究不仅需要坚实的知识积累,更需具备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并鼓励同学们始终保持好奇心,学会主动发现问题、运用科学方法寻求解答。
来自萧山中学的学生代表陆杰初表示,“英才计划”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对自身能力的全面挑战。他期待通过项目提升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与优秀同伴共同成长中拓展视野。他引用泰戈尔名句“天空不留痕迹,但我已飞过”,倡议大家享受求知过程,绽放青春光芒。
在庄重的拜师仪式环节,学生们向导师呈递拜师帖,并接受导师颁发的录取通知书,标志着正式成为“英才计划”成员,开启科学探索新征程。
师生见面会结束后,学员们赴北京清华大学参加暑期夏令营。8月21日至24日,浙江省中学生“英才计划”清华夏令营成功举办,33名高中生通过专家讲座、实验操作、现场教学及体育运动等活动,深入体验清华大学的学术氛围与文化底蕴。嘉兴市科协科普部部长张凡、湖州市科协科普部部长费晓英全程参与指导。
在夏令营期间,学生们参观了清华大学校史馆,感悟清华精神与文化传承;走进建筑声学实验室,在高级工程师指导下了解声学原理的实际应用;参访实验动物中心,认识动物实验在生命科学中的关键作用;并积极参与心理学互动课程,学习如何平衡学业与生活。
在工程训练课程中,学员亲手制作指尖陀螺,操作机械臂完成复杂任务,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效培养了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
冰上运动环节使学员切身体验“无体育,不清华”的校园文化。从踉跄学步到熟练滑行,他们在一次次尝试中体会到坚持的意义,并对“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有了更深理解。
学长见面会上,学生们与清华在校生热烈交流,聆听他们在学习、科研与生活方面的经验,深入理解“行胜于言”的校风。学长们就专业选择、学习方法等高中生关心的问题给予了细致建议,现场气氛融洽。学员们表示受益匪浅,对大学生活充满期待。
通过全方位的课程与参观,学员们对清华文化、前沿科技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拓宽了视野,也进一步坚定了追求科学梦想的信念。此次夏令营体现了“英才计划”为学员提供全面成长体验的初衷。
背景介绍: 2013年,中国科协、教育部联合发起了“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简称“英才计划”,是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姊妹篇”。旨在选拔一批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各自选择的基础学科领域,跟着导师团队学习、了解一些基本的技能、知识,以及前沿的学科方向,参加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科研过程,激发科学兴趣,提高创新能力,树立科学志向,进而发现一批具有学科特长、科技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并以此促进中学教育与大学教育相衔接,建立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有效模式。
来自萧山中学的学生代表陆杰初表示,“英才计划”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对自身能力的全面挑战。他期待通过项目提升发现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与优秀同伴共同成长中拓展视野。他引用泰戈尔名句“天空不留痕迹,但我已飞过”,倡议大家享受求知过程,绽放青春光芒。
在庄重的拜师仪式环节,学生们向导师呈递拜师帖,并接受导师颁发的录取通知书,标志着正式成为“英才计划”成员,开启科学探索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