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其迈,时盛岁新。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在这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们向全院员工和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
立足新阶段,启航新征程。2021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清华长三院建院18周年。在前进的路上,我们更加坚定建设具有先进水平新型创新载体的目标,默默坚持、蓄势待发、张满风帆,全力奔赴“十四五”的新征程。
在这一年里,我们全面复盘研究院十八载砥砺奋进的发展历程,一头对接清华优势科研团队、一头对照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实施TCIS(团队-中心-研究所-专业院)层级式科研团队成长生态,六个一顶尖人才支持计划,创新体系更加健全,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圆满完成了“十三五”发展建设任务,一院一园一基金、虚所实中心、离岸孵化精准引智等创新模式不断取得新成果,综合考评连续五年优秀,作为浙江唯一科创机构入选中国十大“产学研融通组织”。
在这一年里,我们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学校学科发展”的战略定位,集群化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浙江)、省重点实验室、省新型研发机构等高端创新平台。围绕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开展应用技术创新,柔性超声能量传输及通讯技术、高性能无铅压电陶瓷、高频滤波器芯片等一批重点攻关项目取得关键性突破。国家水专项重大课题顺利验收,为太湖平原河网地区农村污水防治问题提供成套方案,助力嘉兴擦亮“秀水泱泱”底色。
在这一年里,我们坚持推进高精尖硬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科技要素集聚。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评优良,4项目入选工信部重大项目、省重大建设项目、省引领性和示范性重大产业化项目,8项目被评为制造业单项冠军、瞪羚、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12家投资项目上市,还有一批示范项目入选省数字经济系统多跨应用场景推广目录、行业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揭榜挂帅”项目,被人民日报等媒体评为“传统工业升级典型案例”,为构建创新枢纽城市,人文型提升城市品位、创新型改善发展氛围发挥了重要的引领促进作用。
在这一年里,我们服务区域创新的策源力显著提升,助力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以“1+N”模式推进“深根计划”,中国标准化研究院长三角分院、长三角车联网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平台和中国首台套“全复材客车”、百亿投资的“云顶新耀生物医药项目”等示范性项目相继落地,“科创中国青年百人会”“海外学子浙江行”“全球百强名校路演活动”等招才引智活动持续迭代,推荐人才项目超1000项,以矢志创新报国的赤诚,向建党百年献礼。
在这一年里,我们认真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彰显红船味、科创味、清华味。充分发挥研究院科技资源优势开展“三为”活动和科技服务,服务企业400余家、解决技术难题100余项。研究院创新实践被《习近平在浙江》采访实录、《浙江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深入报道,还入选了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首批调研基地,柔性分院支部入选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在这一年里,我们持续推进有温度的研究院建设。总部院区三期工程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定制化研发中心、专家公寓、院区设施耳目一新。围绕建党100周年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科技服务、志愿服务,在研究院十八岁生日前夕设立“爱心基金”,为有困难的职工送温暖。
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时间的长河穿过2021年的崇山峻岭,向着2022年奔涌而去。回首2021,研究院迎难而上、提能跃升。追梦的旅程何尝会是坦途。我们深刻感悟,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就能困顿转良机,只有刀刃向内,才能破茧成蝶。
创新能力是研究院活力的源泉,创新水平决定了创新载体的底蕴和后劲。“我们还是要做创新。”正如我们对省校领导的承诺,我们将更加坚定目标,面对外部竞争与内涵式发展的双重挑战,加大创新投入,积蓄“巴斯德象限”优势,涵养内生科研能力,聚焦碳中和、柔性电子、绿色化工、生命健康四大方向,推动由成果转化桥梁向技术示范平台蝶变跃升,布局建设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浙江),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新征程上勇往直前。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初步建成新型创新载体的冲锋号角已经吹响。我们要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股韧劲干到底,以优异成绩为迎接建院20周年交出高分靓丽报表。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新时代,人人都是梦想的筑造者。愿全体清华长三院人在前行与成长中,始终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进,永攀科技高峰,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衷心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党委书记、院长: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