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浙江日报》刊发《浙沪苏皖代表共话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集聚新动能 开启新征程》一文,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锐,访谈内容如下: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连续四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近年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聚焦“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三大使命,一体化发展新局面正在加速形成。如何继续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一起来听听全国两会上三省一市代表的“好声音”。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锐:以数字变革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数据,是当前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热词”。不久前,国家有关部委联合印发文件,全面启动“东数西算”工程,正式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其中,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就将承担数据中心集群建设。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均有提及。全国人大代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锐认为,示范区要抓住“数字化”这一关键变量,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去年,刘锐代表多次到示范区参加调研活动。在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她与三地干部群众深入交流,感触颇深。当前在示范区,海量的数据正跨越物理空间的边界,互联互通,为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善、公共服务提升创造更多可能。
01.公共服务领域
依托数字化手段,优质医疗资源实现了跨区域下沉。青浦的长三角(上海)智慧互联网医院,可远程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吴江、嘉善的相关医院会商对接,完成对患者的诊治。
02.政务服务领域
青浦、吴江、嘉善通力合作,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三地打通受理系统,统一用户体系,梳理事项清单,制订受理指南,基本形成了示范区民生事项“跨省通办”综合受理新模式。
“‘不破行政隶属、突破行政壁垒’,从各地实践来看,通过数字化改革,构建数字长三角,能有力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刘锐代表说。
当前,浙江正建设“数字浙江”,纵深推进数字化改革,引领撬动全方位各领域变革,并形成了一系列重大标志性成果;上海大力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而在江苏、安徽,数字化在当地政府建设、产业发展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行政有界限,数据无边界。刘锐代表认为,示范区可以在建设数字长三角的过程中做好引领示范,特别是在生态环保、民生服务等一些高频应用领域,试点探索数字化改革。在试点基础上,各地进一步加强协同合作,推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相关数据共享机制、建立数据跨区域统筹管理制度。
环境协同治理是刘锐代表一直关注的领域,她认为,示范区可在这一领域进一步破题,提升数字化水平,推进数字化改革。一方面,青浦、吴江、嘉善三地要推进环境质量实时在线数据监测和数据的跨区域、跨部门共享,加强统一的数据监测与智慧化、生态绿色的信息平台建设,为分析决策提供参考。另一方面,各地也要加强实时在线治理,推动以“互联网+治理”为依托的数字化手段在环境协同治理中的应用。
加快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是打造数字长三角,推动数字变革的基础和前提。算力,正逐渐成为一种核心生产力。刘锐代表认为,示范区要抓住“东数西算”等重大关键布局的机遇,加快数据中心建设,推进5G网络覆盖,加快网络和应用升级改造,进一步归集数据,提升算力。
推动数据跨区域共享交换,关键在制度创新。在刘锐代表看来,目前,生态、规划、水利等条线部门的一些数据沉淀在各地的大数据部门,数据格式、标准并不相同,各地各部门需建立起相关的技术标准,制定省域间公共数据共享共用的制度。
数据极具流动性,使用过程中数据非但不会被消耗,反而能产生更多数据;作为基础性资源,数据还能大幅提升其他要素的生产效率。刘锐代表认为,从自己参与浙江数字化改革的实践来看,数字变革将重塑生产、需求、供应、消费等各领域,并进一步推动组织运行方式变革,加快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