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发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旨在以“科创+产业”为抓手,促进长三角基层加强合作和跨行政区域协调联动,建成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
“G60科创走廊”的构想最初由研究院院长王涛2016年10月27日在《浙江日报》发表的《强化区域协同创新——打造G60沪嘉杭科技创新走廊的战略构想》,文中提出“以G60高速为纽带,交通网络为基础,打破行政区划,推动科创要素自由流动、自由组合,共建共享区域创新体系”。构想的提出得到了周边城市的积极响应与支持,2019年底,G60科创走廊的构想还被写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
此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明确,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战略定位是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产城融合发展的先行走廊。 其中,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先进走廊方面,要以市场化方式加强合作,夯实先进制造业基础,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产业竞争新优势,形成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的先试走廊方面,要积极培育多元化创新主体,优化G60科创走廊创新资源配置,加强改革举措系统集成、集中落实,形成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要素高效配置、创新成果有效转化的制度体系。
《方案》提出,到2022年,科创走廊建设初显成效。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一体化布局达到较高水平,区域政策制度协同实施机制基本建立,一批改革创新举措集中落地,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掌握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显著增加。 地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上市(挂牌)企业数量年均新增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年均新增3000家左右,引进高层次人才、应届高校毕业生等各类人才每年不少于20万人。 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区域政策制度制定实施高效协同,金融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产业高端人才加快集聚,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形成若干世界级制造业集群,在国内外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明显提升,成为我国重要创新策源地。地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
下一步,研究院将持续发挥新型创新载体的“先头部队”作用,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等方面大胆实践、先行先试,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区域创新体系构建经验,为G60科技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产业和城市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先试走廊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