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资讯
  2. 媒体报道
  3. 科技创新大平台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崛起
科技创新大平台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崛起

一棵树,随着枝叶的繁茂,撑起的那片天空随之扩大延伸。位于嘉兴科技城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也犹如大树般,随着一个个科技创新平台的涌现,枝叶不断外延,编织了一个科技创新大平台,依托清华,立足浙江,服务长三角。

万事开头难。研究院许多人员依然记得,成立之初的研究院别说科技创新平台,就连固定的办公场所、实验设备也没有,不少专业性人才也奇缺。因此研究院采取边筹备边运作的方式,哪个领域的条件成熟,就先建立那个研究所。2004年7月,研究院在集成光学方面,具备了优秀的科研人员、实验室场地,还获得了浙江、江苏、上海二省一市的科技攻关项目,由此集成光学研究所成为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成立的首个研究所,利用浙江及长三角地区的光电产业集群优势和清华大学科研优势资源,整合产、学、研、资等各种资源力量。

随着一大批高层次人才被吸引到清华研究院,研究院总部的5.5万平方米的创新大厦的建成,生物技术和医药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集成光学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所也相继成立,并在各个领域不断实践创新。生物技术与医药研究所在基因克隆和表达技术,蛋白质分离、纯化、复性技术,酶的结构与动力学研究,磁免疫快速检测技术等方面建立了科技创新平台;生态环境研究所在水处理与污染控制,环境监测与传感器,环境工程设计,环境规划与环境影响评价等建成了科技创新平台;集成光学研究所在集成光学技术,光电检测技术,光电子封装技术,光纤通讯技术,光纤传感技术等建成了创新平台;信息技术研究所正在软件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与应用,传感技术与智能网络等建设科技创新平台。这其中既有与清华大学和地方政府合作,为当地支柱产业政府决策提供服务的研究中心,如建筑节能研究中心、长兴粉体及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南湖绿色畜禽研发中心等;也有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技术升级提供产学研发等技术支持的研究中心,如微环境控制技术研究中心、圣利研究开发中心等。从2003年底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成立至今,该院运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已分别与清华大学、省内外民营企业及地方政府联合共建了生物技术与医药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集成光学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所等4个研究所及12个技术研究中心和技术中介机构,并启动筹建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及十几个研究中心创新平台建设,服务于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科技进步、落实浙江“两创”总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这些科技创新平台一方面承担国家、省、市各级的一些科技攻关项目,另一方面与企业合作,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支持。生态环境研究所与上虞、慈溪等地方政府合作,为当地编制了生态环境规划;清华研究院建筑节能研究中心研发的节能降耗监管系统也在为浙江省政府办公楼等全省25幢大型公共建筑实施能耗监测,可降低运行能耗30%;嘉兴在全国首家实施的排污权交易办法,生态环境研究所也参与了办法起草;深受大众关注的太湖蓝藻治理,生态环境研究所也进行了技术攻关;生物技术和医药研究所与余新镇合建的花卉种子资源培植库,使原本4、5月份盛开的牡丹花春节期间就能在余新镇观赏到;研制出的无糖组培技术,通过改变培育环境,已在嘉善等地运用到人工虫草等高附加值中药材的规模化生产,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集成光学研究所研发的小型化半导体激光器也已陆续与台湾、韩国等地公司达成购销合同。

清华研究院成立至今已承担纵向科研项目94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含子课题)、省级科研项目35项,市级项目28项;获政府非计划项目、企事业单位横向项目等64项,纵、横向项目合同金额合计5267万元。申请并获受理专利15项,已获权专利2项。通过这些创新平台,清华研究院已在浙江省内外重点转化和推广的高新科技成果共计40多项,并且还牵线搭桥,促进了清华大学与浙江省的许多科技项目合作,至今已累计促成清华大学与浙江企事业单位科技合作项目23项,合同金额近10.6亿元,项目总投资达96.1亿元。

目前,浙江清华长三角院还与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筹备设立浙江创新创业投资基金,与天津股权交易所合作筹建长三角股权交易中心,积极探索科技金融结合的新路子,为解决科技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做出贡献,并为科技创新平台的进一步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嘉兴日报 2009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