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名片大小的芯片,可同时检测12种食品样品,并在15分钟以内获得蔬菜农药残留、瘦肉精等多种指标结果。
这种“智慧”芯片目前已在萧山的多个农贸市场和萧山科技城食堂等单位试点应用。
“它检测得出的数据会自动、实时上传到农贸市场的电子显示屏和我们搭建的农产品安全物联网监管平台。”智慧芯片的研发人叶嘉明介绍说,我们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利用微流控技术解决农产品的快速检测,二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来随时随地监管监控食品安全。
据了解,微流控技术,指的是利用液体在微尺度环境下独特的流体性质,来实现常规方法难以完成的微加工和微操作,又被称为“芯片实验室”。
一年多时间,叶嘉明团队在萧山区政府及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萧山中心的牵线下,将农产品快速检测芯片产品从实验室理论演变成实用科技产品,并进行初步量产。
目前,叶嘉明的研发团队已成立产业化公司霆科生物科技,并研制出两大产品,针对农贸市场的农产品检测芯片和手持式的农产品农药残留物现场快速检测产品。“尤其是后一种产品,检测农药残留只需3到5分钟就可得出结果。”叶嘉明说,预计2016年,霆科生物的芯片产品将销售1000套以上。
叶嘉明在23日举行的“海外学子萧山行”萧山生物医药专场对接会上,向海外学子分享了自己在萧山的创业经历。此次对接会上,包括耳鸣治疗仪、老年痴呆治疗性药物、数字式磁共振细胞修复及生物免疫医疗系统等21个海外博士的生物医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来到萧山,寻求萧山民营企业及风投机构的战略合作。
叶嘉明的“芯片实验室”,只是萧山生物医药孵化平台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萧山生物工程中心成功孵化的一个样本。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党委副书记吴云达说,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萧山生物工程中心自2011年11月组建成立以来,目前已搭建6大技术研发平台,并突出生物健康产业的发展,截至目前经中心孵化的企业累计注册资金已超过3亿元。
积极投身于转型升级中的传统工业大区萧山,把生物医药作为重点打造的战略产业,布局大健康产业。目前,萧山已搭建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萧山生物工程中心、中国智慧健康谷、萧山(新街)生物科创园等大健康产业类平台。萧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萧山已初步建构起集生物研发、医疗机械、互联网医疗、健康养生养老等多种产业于一体的大健康产业链。
尤其在互联网+之下,互联网健康产业在萧山得以迅猛发展。比如,互联网医疗行业的“独角兽”微医集团(挂号网)已在萧山构建了一条涉及互联网医疗应用平台、医疗物流、金融等集一身的互联网医疗产业链,以此打造医疗健康的“智慧硅谷”。
另外,一个120亿元级别的专项健康产业基金——中国智慧健康产业基金早在去年就已签约落户萧山,将重点关注在医疗信息服务、医疗金融服务、药物流通等领域投资。通过投资和金融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来促进、整合大健康产业链的发展,在萧山逐步形成千亿规模的智慧健康产业群,指日可待。
记者 方亮 通讯员 俞邵研
杭州日报 2015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