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资讯
  2. 媒体报道
  3. 从清华校长到环保部长 陈吉宁的浙江情缘
从清华校长到环保部长 陈吉宁的浙江情缘

出台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要求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力推全国环保系统环评机构限期脱钩,着力消灭“红顶中介”……过去一年,环保部可谓风生水起,刷了不少存在感,这其中,新晋部长陈吉宁功不可没。

前两天,这位被全国人民寄予厚望的“学者型官员”来了浙江,开了两个会,签了一个协议,桩桩件件都是大事,值得一说。

4月20日至21日,召开的是全国水环境综合整治现场会,全国各省170多位环保部门主要负责人齐聚浙江。会议地点选在了颇具象征意义的金华市浦江县。这里,是浦阳江的源头,而浦阳江,则可以说是浙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源头。这条全省极为典型、污染严重的河流,在经过将近3年的持续治理后,焕发出了生机。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从全省倒数第一,跃升至全省第11位。可以说,浦阳江的蜕变,正是浙江以“五水共治”为抓手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陈吉宁对这一成就也大加赞赏,并提倡将这一给全民带来实实在在幸福感的治水模式推广至全国。在陈吉宁看来,浙江的治水经验给他带来的最大启示是,要想治理好环境,不仅需要“自上而下”的统一布局,还应“自下而上”依靠群众。环境治理是一项全民需求,如何化全民需求为全民出力,那才是真正考验政府功力的地方。只有全民行动,才能形成最大的环保合力。在这方面,浙江做出了积极而有意义的探索。

21日,陈吉宁又转战桐庐,在那里召开了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第六次会议。重点很明确,就是部署G20杭州峰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前有北京的“APEC蓝”摆在那里当标杆,杭州的天空自然也让人充满期待。

陈吉宁在会上开宗明义地讲到,要充分认识G20杭州峰会空气质量保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往大处说,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作为一个好客的民族,中国人总习惯于先把屋子打扫干净,再把客人迎进门。但搞好空气质量可比打扫房子要难多了,也不是一省一市可以搞定的事情,所以,区域联动尤显必要。只有各地做好协同,才能取得预期成效,确保G20杭州峰会期间的空气质量不成为那块扎眼的短板。

21日下午,重头戏来了。环保部部长陈吉宁与浙江省省长李强签署了《关于共建美丽中国示范区的合作协议》,浙江将成为全国首个部省共建美丽中国示范区。两年前,湖州市也是全国首个获批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地级市。可见,一直以来,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都是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与认可的。

浙江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其实是缘于经济发展的先人一步。人在不愁吃穿之后,自然会更多地去反思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更多地聚焦于环境治理。相信陈吉宁也正是看到了浙江在环境治理上已经取得的成绩和良好群众基础下的巨大想象空间,才会让首个部省共建美丽中国示范区落户浙江。

当然,这不是陈吉宁第一次来浙江。

去年6月25日至26日,在陈吉宁出任环保部部长尚不足4个月的时候,他就来过浙江省杭州市、绍兴市、湖州市安吉县等地,考察调研水、大气环境治理及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并与李强就浙江省大气十条、水十条落实,以及生态省建设等情况进行了深入交流。可想而知,如今的合作协议在当初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陈吉宁与浙江的缘分还不止这些,在担任环保部部长之前,他是清华大学校长,也是从高校校长晋升部长的少数范例之一。而他本人,也曾经与浙江省领导打过交道,这主要归功于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这个省校合作的重要平台。

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浙江省领导利用休会时间,在代表团驻地与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进行了座谈,并对清华大学长期以来对浙江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浙江与清华大学是在2002年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书的,之后双方在科技、教育、人才等领域都有良好的合作。陈吉宁也表示,浙江省是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省份之一,清华将尽最大努力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持。

前期愉快的合作经历,让陈吉宁对浙江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这次选择浙江作为共建示范区,这份好印象恐怕也是重要的加分项吧。

浙江新闻客户端 2016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