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闻资讯
  2. 媒体报道
  3. 以“投资+孵化”模式构建一流的“清创会”创业新生态
以“投资+孵化”模式构建一流的“清创会”创业新生态

本文根据尹海鹏副院长现场演讲摘录整理

记得去年,清创会在安吉召开了半年度分享会,大家一定记忆犹新。那次会议上,每一家公司坦诚交流,资源互助。一年以来,很多公司互相之间已经合作并结出成果。的确,清创会就是要打造成为属于我们自己互助共享的商业生态圈。今年,清创会再次相聚。有两个明显变化:一是我们兄弟姐妹人数增加了;二是分享会更名为“水木论坛”,今年算是第二届。我们希望分享会成为清创会传承的、保留的盛会,也希望将本次会议办成是资源共享的盛会,加强合作的盛会,增进感情的盛会,激情燃烧的盛会,智慧碰撞的盛会。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三个方面内容,一是水木泽华投资体系,二是投资项目发展情况,三是关于投资与产业的几点感想。

水木泽华的投资体系

2015年5月,水木泽华作为杭州分院旗下首支基金正式组建,得益于杭州分院体制机制上的优势,在资本寒冬的背景下,水木泽华作为一个创投领域的“新兵”,不但坚持做到了投资早期、扶持企业、培育产业,且成功走出了一条“投资+孵化”的资源型、价值型投资之路,绝大部分的投资项目发展良好,并已有企业实现挂牌上市。水木泽华总募集规模为2亿元,在2015年底,获得省转型升级产业基金5000万元参股支持,截至目前,我们共投资项目109家。

从行业上看,我们投资了生命健康领域企业17家,大数据及安防智能、智能制造领域23家,移动互联网领域51家,区块链领域7家,管理咨询类及其它企业11家。

从投资阶段上看,参与的种子轮投资企业达到89家,天使轮投资企业12家,A轮以上投资企业8家。

从融资阶段上看,投资项目中完成A轮及以上融资企业23家,有明确融资计划(年底前预计完成融资)企业20余家。

从投资成效上看,投资项目估值10亿元以上企业3家,估值1亿元以上企业20余家。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水木泽华初步形成“一个主体+二大并购+三种模式+四家机构+N多家投资机构”的投资体系。

一主体就是水木泽华基金。

二大并购指影视、医疗健康两大行业并购基金。

三种模式是被证明了的切实可行的投资路子。模式一是资源导入型。模式二是技术参与型。模式三是咨询服务型。

四家机构指与水木泽华紧密合作的投资机构,分别与博海泽华、经纬泽华、软银中国、和梓咨询等设立产业孵化基金。

N多家投资机构指省内外众多的投资机构,水木泽华建立的清创投资圈,已聚集投资机构百余家。

投资项目进展情况

水木泽华形成了投后的“A+B+C+D”的评价体系(见附表),分别对应企业的初创、成长(融资)、加速(盈利或股改)、成熟四个阶段,每一阶段又设置-、+两个类型,总共八个梯度。

通过划分企业的所处阶段,更能准确把握企业某一阶段成功或失败的一些共性因素,规避企业发展中的风险。

投资项目中,A初创阶段企业占42.9%,B成长阶段企业占32.84%,C加速阶段企业占12.8%,D成熟阶段企业占7.1%。

这只是静态性的描述,大体反映出企业发展的状况。毕竟,研究院参与的时间还很短。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延,大部分企业一定会走向成熟与成就。

这里,我要着重分析一下发展“快与慢”两个方面:

几家典型“快”公司:

1、嘉楠耘智。公司凭借其成熟的软硬研发技术、团队和执行力,快速地把超算芯片的专业技术转化为可面向各种类型客户的数字区块链计算设备,芯片工艺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大幅实现盈利能力,并快速进入资本市场。其操作手法值得大家借鉴。

2、有数金服。充分利用优势性资源,快速开发出数据应用产品。7个月完成了人民银行企业征信备案,10个月完成A轮融资。

3、智容车。发扬“匠人精神”,潜心开发出堪称“黑科技”的“无避让停车设备”。做实业非常不容易,经过了“炼狱”般磨练,新产品终于面世了,并与上市公司实现合作生产。

4、睦田消防。全家总动员,夫妻共战斗。拿出浑身之解数,竭尽销售之本领,一举拿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订单,打开整个市场推广局面。

5、妙途网络。30多个人,连续同时开发运作5—6个项目,做一个成一个,做到了项目上线,钞票进袋。其中marry u项目公司日营收5万元以上,6个月实现估值1亿元Pre-A融资。

6、拾贝知权。新型互联网知识产权服务公司,已与阿里巴巴集团、奇虎360公司等企业机构开展合作,快速成长为国内互联网知识产权服务领军企业,公司估值飞速增长。

7、隽星科技。充分发挥股东作用,实现市场与业务的大发展,是最能嫁接研究院资源的公司之一。通过研究院牵线,一举拿下与华数集团的合作,成功嫁接了山东大众报业集团的合作,前景一片大好。

发展滞缓“慢”的原因:

从几个发展滞缓的公司来看,主要有这些方面原因:

1、核心团队不够稳定。团队的问题其实有很多,包括创始人能力欠缺、团队目标不一致、人才储备不强、团队动力缺失等,人的因素往往是限制项目发展的重要原因。

2、“风口”过后的“狼藉”。去年初,跨境电商和O2O都还是被资本热捧,一批项目在资本的推动下,整个行业达到一定热度。但是目前来看,“扎堆创业”必然是一片红海,政策等因素也往往限制一个行业的发展,这些公司日子不好过呀,如何转型正是考虑的当务之急。

3、自我造血能力不强。“赚钱才是硬道理”,公司一定要做到在没有融资进来的情况下,具有自我的造血功能,一定要有盈利能力。有的公司这方面的能力不够,打一场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不足。

4、缺乏趋势的适应性。创业者之所以失败,是因为适应能力差。无法根据客户要求、市场现状及时做出改变。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适应变化,二是速度要快。这方面要向黄镇学习,他的项目都是“以小投入试错,不行就立即悬崖立马”,不断根据市场热点变化,而开发出数款成功产品。

5、臆想商业模式创新。创业者认为的“刚需”很多可能是“伪刚需”,当投入大量的时间、资金、精力,到最后却无法走通商业模式,或变现能力较弱,项目发展陷入停滞。在这里告诫大家一句话“不做需求,只认痛点”。

关于投资与产业的几点想法

关于投资:

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形势,不打无准备之仗。

1、坚定走价值投资路子。进一步集聚空间、政策、品牌、渠道、人脉、市场等资源,发挥新三板服务中心、生物医药研究发展中心、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大数据研究中心、互联网影视研究中心、欧美同学会创业学院等平台优势,认定目标,果断出击。

2、把握选人优于选项目的原则。比项目本身,我们更看重创业者自身的统领能力、学习能力、勤奋和投入程度,只要是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的团队,即便创业失败,我们仍然会支持团队的二次创业。

3、注重退出的结构化设计。一方面注重参与投资时,就要初步考虑并购或借壳方面的安排。另一方面将重点服务企业下一轮融资,帮助企业充分对接资本市场,设计并购、上市等多种退出方式。

4、聚焦产业领域和标杆公司。要进一步聚焦于生物医药、大数据、区块链、移动互联网等重点领域,加强和聚焦服务,重点培育行业标杆型企业,实施重点企业A计划。

5、突出培育技术领先型公司。要选择和重点支持一批具有核心技术性和原创产品型的公司。

关于创业:

其实,我们也是创业者,我也是创业者。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我们与所有清创会里的创业者“同频共振”、“休戚与共”,我们非常理解大家创业的感受与心境。这里,我也有几点感受与大家共勉。

1、活着才是硬道理。初创企业不能片面最求高估值,要快速融资,快速实现商业模式的市场认可。过程中,不要过分纠结自己的股份比例,融资方案要有灵活性,一切要以能活下去为目的。

2、牛逼团队打江山。初创企业成功离不开完整的团队,这个团队既要能互补,又要有敬业,也就是互补混搭接地气。咱们杭州分院就是一个绝佳好团队。邵院长是大当家,把握方向,整合资源,纵横开合,识人用人。李院长,正“邪”有度,广通人脉,热心热肠,举重若轻。张院长,才貌双全,高端大方,优雅知性,理性细腻。还有我们一批非常优秀员工。我们每个公司也要打造一支强大的牛逼的团队。

3、吸星大法为我使。要有一切资源为我所用的强烈意识,抓住每一次展示、合作对接的机会。清创会是我们自己的商业生态圈。一年多时间来,一个在群里几乎不发言不发声,别人还不知道你公司在做什么的公司,我可以说,你在资源利用和整合方面至少说意识上是不够的。我们要善于利用一切机会来推广自己、营销自己,吸星大法为我所用。

4、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缺乏明确规章、流程、制度的公司,能够做大做强是不可思议的。工作没有章法,财务没有规范,老总没有约束,团队没有执行,要想成功也是不可想象的。其实,初创公司尤其要规划,否则难以融资,否则难以资本运作。所以,大家务必规范,切勿留下硬伤。

清创会 2016年8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