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与具身智能研究中心
简介
通用与具身智能研究中心拥有跨学科融合的研究团队,构建 “理论-技术-应用”全链条研究体系,具备多模态感知、自主决策算法、人机协同系统的深厚技术积累,并拥有先进的实验平台与产学研转化经验,为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坚实支撑。中心由邬江兴院士担任首席科学家,张海滨担任中心主任,陈双喜担任中心副主任。团队核心成员曾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研发多模态感知强化学习、人机协同控制等核心技术,在ICRA、IROS、RSS、IEEE T-RO、CCS、S&P、PODC等顶级会议与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成功转化应用于工业检测、医疗护理机器人等领域。
研究领域
人工智能
研究方向
通用人工智能、机器人自主感知与决策、人-机-环境智能交互、具身智能系统理论与算法、具身智能跨域协同
团队介绍
- 张海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通用与具身智能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欧美同学会理事。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人社部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委、美国自然基金委、美国能源部、美国国土安全部、挪威科学院项目、马里兰州项目、山东省自然基金重大基础研究项目课题等,撰写的技术建议报告被中共中央办公厅采纳并致谢。聚焦人工智能、区块链、隐私计算、操作系统等关键领域,在S&P、CCS、Usenix Security、Asiacrypt、EuroSys、PODC等发表顶会论文40多篇。设计的体制被5项国家和国际标准采用(包括NIST标准与《中国国家标准GB/T 17964-2021》)。获央行金融密码杯特等奖(排名1)、中国密码学会密码创新奖二等奖、马里兰创新奖(排名1)、C.V. Ramamoorthy最佳论文提名、中国电子学会年度安全论文(排名1)。主持设计并实现众多知名的大型分布式系统与人工智能平台,包括BChain、迪诺链、大圣(Dashing)、天枢可信数据空间、天问人工智能平台、瑶光大语言模型、人工智能测试-评估-防御平台、天玑隐私计算平台、中国电信可信数据原子能力平台等,成果广泛应用在工业界,包括数字人民币、多边央行货币桥、亚洲数字支付、国际清算银行、世界最大开源区块链Hyperledger、柬埔寨央行、印尼央行、越南央行、先正达MAP Beside、Norton Zone、苹果iMessage、WhatsApp等,产生了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推动国内和国际上大规模安全系统与人工智能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工作被国家科学评论、美国能源部、新华社、G20、路透社等重要机构和媒体报道,成果入选《国家信息化发展报告》。
- 邬江兴,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担任国家863计划通信技术主题专家组副组长、国家移动通信重大专项论证委员会主任等职,主导“十三五”天地一体化网络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1991年主持研制我国首台万门程控数字交换机HJD04机,推动民族通信产业跻身全球前列,该成果入选“新中国60年28项第一工业技术成就”。2008年提出颠覆性“拟态计算与防御理论”,2013年成功研制全球首台拟态计算原理验证机,2016年完成国家级拟态防御工程验证,为网络安全领域提供创新技术路径。主持“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高性能宽带信息网(3Tnet)”等国家级项目,突破ACR平台IPTV等关键技术。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荣誉,带领团队获国家科技进步创新团队奖。
- 陈双喜,浙江大学博士,先后主持和参与工信部科技专项、教育部NGICS课题、国家电网总部科技专项、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等十余项。其中,云的主动防御、云WAF和全流量检测已经获得NGICS课题支持;先后在电子学报、通信学报、电信科学等核心期刊或国际会议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几十项并实现了转化;带领团队在云的漏洞自动化挖掘和WAF绕过领域,在安全领域顶会BlackHat上发表论文两篇并做报告。获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研成果奖一项,获浙江省网络安全优秀案例一项,获嘉兴市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两项。担任浙江省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公安厅技术支撑专家等职务。先后获公安厅表彰两次,浙江省HVV“特别贡献个人奖”两项;浙江省高校网络信息化建设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
重要团队成员: